2017年婚姻法重婚定义:重婚现象的认定与法律处理
在我国,婚姻是具有法定的效力的家庭关系,具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重婚现象作为一种严重破坏婚姻关系的违法行为,也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维护婚姻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国在2017年对婚姻法进行了修订,重新定义了重婚,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处理。重点分析2017年婚姻法对重婚的定义,以及重婚现象的认定和法律责任。
2017年婚姻法对重婚的定义
根据2017年婚姻法的规定,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结婚的行为。这一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1.重婚的主体必须是有配偶者,即已经与他人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成年人。
2.重婚的行为必须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进行的,即在夫妻双方都还活着,且婚姻关系还在继续的情况下进行。
3.重婚的对象必须是与重婚者没有家庭关系的人,即不是重婚者的配偶。
2017年婚姻法重婚定义:重婚现象的认定与法律处理 图1
重婚现象的认定
重婚现象的认定主要依赖于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情况和调查证明。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婚姻登记时,应当对夫妻双方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结婚证、照片等进行审查。如发现存在重婚现象,应当及时向机关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报告婚姻登记机关。婚姻登记机关还应当将重婚者名单报告给法院,由法院依法进行处理。
法律责任
对于重婚行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根据2017年婚姻法的规定,重婚者应当承担下列法律责任:
1.重婚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因重婚行为给配偶造成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等。
2.重婚者在重婚期间所得的财产,应当归重婚者的配偶所有。如配偶主张财产权,重婚者应当依法承担财产责任。
3.重婚者应当承担政治、法律上的责任。如重婚者是公职人员,应当被开除公职;如重婚者是党员,应当被开除党籍。
2017年婚姻法对重婚进行了重新定义,并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处理,以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和严肃性。对于重婚现象,我国法律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以期达到有效遏制和消除重婚现象的目的。希望能够对广大家庭和法律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