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婚罪的认定标准与法律规定
重婚罪,是指在已经结婚的情况下,再次与另一人结婚的行为。在我国,重婚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重婚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重婚罪的认定标准与法律规定,从重婚罪的定义、认定标准和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重婚罪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重婚罪是指:“男子在已经结婚的情况下,与另一女子结婚;女子在已经结婚的情况下,与另一男子结婚的行为。”重婚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婚姻关系的犯罪行为,对家庭成员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
重婚罪的认定标准
1. 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是已经结婚的男女。结婚的时间是判断重婚罪的关键因素,对于已经结婚的男女,如果再次与另一人结婚,无论是否具备法定结婚条件,均构成重婚罪。
2. 客观要件:重婚罪的客观行为是再次与另一人结婚。这里的“结婚”,包括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举行结婚仪式等一切具有法律意义的结婚行为。对于已经结婚的男女,如果与另一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者举行结婚仪式,即视为重婚。
3. 主观要件:重婚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重婚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明知的违法性认识,即知道自己的行为属于重婚行为,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重婚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重婚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刑罚根据犯罪的轻重和情节,分为以下几种:
1. 对于重婚罪的犯罪形态,根据重婚罪的严重程度和情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重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重婚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重婚罪,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对于重婚罪的犯罪形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和情节,还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没收财产。
2018年重婚罪的认定标准与法律规定 图1
重婚罪是我国刑法中严重侵犯婚姻关系的犯罪行为。对于重婚罪的认定,应当根据主体的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对于重婚罪的法律规定,应当根据犯罪的轻重和情节,采取相应的刑罚。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