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赠予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律解读与实践应用
夫妻财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夫妻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与财产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婚内赠予财产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认为属于夫妻个人财产,有的认为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本文旨在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并探讨婚内赠予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实践应用。
法律解读
1.我国《婚姻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赠与所得;(五)夫妻约定为共同财产的其他财产。”从该条款来看,婚内赠予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相关司法解释
我国在《关于婚姻家庭继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约定将一方财产赠与另一方,或者赠与双方各自的子女,为夫妻共同财产。”该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婚内赠予的法律性质。
实践应用
1.婚内赠予的性质认定
在实践中,对于婚内赠予财产的性质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夫妻双方约定。在婚内赠予过程中,夫妻双方是否约定赠与财产归谁,将直接影响财产的性质。如双方约定明确,且符合法律规定,则赠与财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2)赠与对象。赠与财产的对象也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因素。如赠与的对象为夫妻双方或双方子女,则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3)赠与动机。赠与财产的动机不影响其性质的判断。赠与财产的动机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主要看赠与行为本身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婚内赠予的实践应用
在婚内赠予财产的实践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婚内赠予合同的签订。夫妻双方应在赠予财产前签订书面的赠与合同,明确赠与财产的数量、性质、归属等事项,以避免纠纷。
(2)赠与财产的交付。赠与财产的交付是赠与合同履行的重要环节。交付过程中,应注意保存好赠与财产的交付凭证,以备日后发生纠纷时使用。
婚内赠予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法律解读与实践应用 图1
(3)赠与财产的登记。对于大额赠与财产,夫妻双方应在赠与合同签订后及时办理登记手续,以证明赠与财产归谁。
婚内赠予作为夫妻财产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法律性质及实践应用备受关注。通过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本文明确了婚内赠予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实践中,夫妻双方应在赠予财产前签订书面的赠与合同,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以保障双方权益。夫妻双方在婚内赠予财产时,应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因赠予财产发生的纠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