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标准与范围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劳动所得的共同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以下
1. 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收入;
2. 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
3. 知识产权的收益;
4. 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18条第3款规定的除外;
5. 夫妻双方约定为共同财产的其他财产。
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夫妻双方约定排除的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8条第3款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排除继承顺序和遗产份额,但不得排除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继承权。
2. 夫妻双方约定财产的归属。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可以约定财产的归属,但这种约定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夫妻双方约定将共同财产中的房产归一方所有,而另一方只拥有土地使用权,这种约定无效。
3. 一方婚前财产。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可以约定这种财产的归属。一方在婚前购买了一套房产,这种房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将该房产作为夫妻双方的婚前个人财产。
4. 夫妻双方约定财产的归属,但未办理登记手续。虽然夫妻双方可以约定财产的归属,但未办理登记手续,这种约定无效。夫妻双方约定将共同财产中的房产归一方所有,但未办理登记手续,这种约定无效。
5. 其他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的规定,还有其他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等。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劳动所得的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夫妻共同财产的归属,但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包括夫妻双方约定排除的财产、夫妻双方约定财产的归属、一方婚前财产、夫妻双方约定财产的归属但未办理登记手续以及其他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
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标准与范围图1
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日益凸显,涉及诸多法律纠纷。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积累的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包括工资、奖金、商业保险、房地产、股票、债券、存款等。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标准与范围,是夫妻财产法律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对于维护夫妻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标准
1. 共同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核心,是指夫妻共同财产应当来源于夫妻双方共同劳动、共同投资、共同生活等。根据这一原则,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共同性。夫妻共同财产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劳动、共同投资、共同生活等。判断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当从来源、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夫妻双方平等性。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双方共同所有,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行使、占有、处分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双方在共同财产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实际贡献原则
实际贡献原则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重要补充,是指在判断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充分考虑夫妻双方在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贡献。根据这一原则,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角色。在家庭中,夫妻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妻子承担家务、照顾子女等,丈夫承担家庭经济收入等。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同,其在共同财产中的贡献也应当得到充分考虑。
(2)夫妻双方在家庭经济方面的实际贡献。夫妻双方在家庭经济方面的实际贡献是夫妻共同财产的重要依据。如妻子在家庭经济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其在共同财产中的贡献应当得到充分体现。
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1. 工资、奖金
工资和奖金是夫妻共同财产的重要来源,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夫妻双方在工资、奖金方面的实际贡献,应当根据其实际工作、业绩、职责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 商业保险、股票、债券
商业保险、股票、债券等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畴。在判断这些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充分考虑夫妻双方在财产形成过程中的实际贡献。如夫妻双方在购买商业保险、投资股票、债券等方面的实际投入、收益、风险等。
3. 房地产
房地产包括住宅、商铺、办公楼等。在判断房地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充分考虑夫妻双方在房地产形成过程中的实际贡献。如夫妻双方在购房时的资金来源、购房合同签订、房屋装修等。
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标准与范围 图2
4. 其他财产
除上述财产之外,夫妻共同财产还包括其他财产。如夫妻双方共同创作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这些财产的归属,应当根据夫妻双方在创作过程中的实际贡献进行判断。
夫妻共同财产的判定标准与范围是夫妻财产法律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夫妻共同财产应当具备共同性和实际贡献性原则。在判断夫妻共同财产时,应当充分考虑夫妻双方在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实际贡献。夫妻双方在共同财产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正确判定夫妻共同财产,有助于维护夫妻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夫妻和谐相处。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