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中父母赠与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中父母赠予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
在我国的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财产是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积累的财产。父母为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与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畴。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父母赠予的部分往往容易产生纠纷。对于父母赠予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预防和解决夫妻共同财产中的父母赠予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赠予的法律规定
1. 赠与合同的订立
赠与合同是父母为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与财产的书面协议。赠与合同应当载明赠与财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以及赠与条件等内容。赠与合同是父母对子女赠予财产的承诺,对于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
2. 赠与合同的生效
赠与合同自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合同生效的时间通常以合同签订的时间为准,也可以根据双方协商确定。赠与合同生效后,赠与财产即归子女所有,父母不再拥有该财产的占有权。
3. 赠与财产的归属
父母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子女赠与财产,属于子女的婚前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中的父母赠予财产,应当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父母在赠与财产时,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造成纠纷的,应当以子女的意见为准。
父母赠予的处理方式
1. 赠与合同的效力
赠与合同是父母对子女赠予财产的承诺,对于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经父母同意,擅自将父母赠予的财产处分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 赠与财产的追索
父母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予子女财产,如子女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经父母同意,擅自将父母赠予的财产处分,父母有权追索该财产。父母追索赠与财产时,应当提供赠与合同、赠与人的身份证明以及其他能够证明赠与事实的证据。
3. 赠与财产的继承
父母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予子女财产,如子女在父母去世前未办理继承手续,父母赠予的财产在父母去世后属于子女的遗产。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应当及时办理继承手续,依法继承父母赠予的财产。
父母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子女赠予财产,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在父母赠予财产时,子女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因父母赠予财产产生纠纷。父母在赠予财产时,也应当注意合同的订立、生效以及赠与财产的归属等问题,以免给自己和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夫妻共同财产中父母赠与的法律规定及处理方式 图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