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协议中的 欺负人 条款
婚前协议是婚姻关系建立之前,夫妻双方就婚姻关系的性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的一项协议。在婚前协议中,有时会涉及到“欺负人”条款,即夫妻双方约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一方欺负、虐待另一方,另一方有权提出离婚请求。这一条款在实际案例中并不少见,但其合法性却存在争议。围绕“欺负人”条款的合法性进行探讨。
欺负人条款的性质
“欺负人”条款属于夫妻双方在婚前协议中对于婚姻关系的约定,旨在解决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约定属于夫妻双方对于婚姻关系的内部约定,不具有对外效力。也就是说,夫妻双方约定如一方欺负、虐待另一方,另一方有权提出离婚请求,但这一约定并不影响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这一问题的处理。
欺负人条款的合法性依据
1. 夫妻双方自愿原则
婚前协议是夫妻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不涉及任何一方强制或者欺骗的情况。在“欺负人”条款中,夫妻双方都自愿表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一方欺负、虐待另一方,另一方有权提出离婚请求。从夫妻双方自愿原则的角度来看,“欺负人”条款是合法的。
2. 保护弱者原则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约定。“欺负人”条款约定在夫妻双方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对于弱势一方进行特殊保护。这一原则符合婚姻法中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因此“欺负人”条款具有合法性。
3. 合法的约定形式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婚前协议或者婚后协议来约定婚姻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在“欺负人”条款中,夫妻双方通过婚前协议进行了约定,因此该条款形式合法。
欺负人条款的争议
虽然“欺负人”条款在夫妻双方自愿、保护弱者、合法的约定形式等方面都具有合法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条款却存在争议。主要争议在于,一旦“欺负人”条款被触发,另一方是否可以单方面提出离婚请求。
有学者认为,“欺负人”条款的触发需要夫妻双方都同意,否则单方面提出离婚请求并不符合夫妻双方自愿原则。也有学者认为,只要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到欺负、虐待,另一方就享有离婚请求权,这符合夫妻双方在婚前协议中对婚姻关系的约定。
建议
婚前协议中的 "欺负人" 条款 图1
针对“欺负人”条款的合法性,建议在婚前协议中对此进行明确约定。夫妻双方应在婚前协议中明确约定“欺负人”条款的具体内容,包括触发条件、离婚请求权归属等方面,避免在婚后因理解不同而产生争议。夫妻双方应在协议中强调,如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到欺负、虐待,另一方享有离婚请求权,但需要经过一定的协商和调解程序。这样既保障了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又体现了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在婚前协议中涉及“欺负人”条款的问题,需要夫妻双方在平等地位下进行自愿约定,明确约定条款的具体内容,避免在婚后因理解不同而产生争议。强调夫妻双方在协议中应经过一定的协商和调解程序,以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体现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