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父母,还能继承遗产吗?法律规定的继承原则你了解吗?
抛弃父母,通常是指子女对于年迈的父母不履行赡养、扶助等义务,违背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在继承遗产的问题上,抛弃父母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继承关系通常会受到影响。继承法关于遗产继承的规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继承人的范围,二是继承顺序和份额。
继承人的范围。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继承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顺序继承人,即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如果继承人中有放弃继承权或者丧失继承权的,那么遗产将会由其他继承人继承。在这里,抛弃父母并不属于放弃或丧失继承权的范围,如果抛弃父母的子女并未放弃或丧失继承权,那么抛弃父母并不会导致其不能继承遗产。
继承顺序和份额。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是先继承顺序继承人,如果顺序继承人去世,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份额则根据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和份额比例来确定。在继承顺序中,子女与父母同属于顺序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子女与父母按照继承顺序和份额比例继承遗产。
综上,抛弃父母并不导致其不能继承遗产。抛弃父母的子女可能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影响其个人声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弘扬传统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
抛弃父母,还能继承遗产吗?法律规定的继承原则你了解吗?图1
在我国,继承是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四十八条:“公民死亡时,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没有继承人的,继承人有权以遗嘱或者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遗产。”公民在死亡时,有权利依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选择抛弃父母,这种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其继承遗产的权利呢?从法律角度分析抛弃父母是否能够继承遗产,并探讨相关的法律规定及继承原则。
抛弃父母是否能够继承遗产
根据我国《民法典》千零四您就可以继承遗产。抛弃父母这种行为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其继承权应受到法律的否定。在现实生活中,抛弃父母的人往往是因为各种原因,如家庭矛盾、经济纠纷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父母的人可以完全放弃继承权。在法律看来,抛弃父母的人依然属于法定继承人,其有义务履行继承手续,但继承遗产的权利受到限制。
相关法律规定及继承原则
1. 法定继承顺序
根据我国《民法典》千零四十八条,公民死亡时,有权利依照法定继承顺序继承遗产。具体顺序如下: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兄弟姐妹;
(5)祖父母、外祖父母。
抛弃父母的人在我国的继承顺序中处于一位,只有当配偶、子女、父母等先于抛弃父母去世时,抛弃父母的人才有权利继承遗产。
2. 遗产份额分配
在继承遗产时,有关抛弃父母的人所继承的遗产份额问题,我国《民法典》千零五十二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公平原则,适当分割遗产。前款所称公平,是指继承人之间的继承份额应当相当于各继承人继承的份额。”
在遗产分割时,应考虑到各继承人之间的继承份额应当相当。抛弃父母的人虽然在继承顺序上位于一位,但仍应根据其继承的份额进行遗产分割。
3. 法律适用及解释
对于抛弃父母的人能否继承遗产的问题,我国《民法典》千零四十九条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办理相关手续。公民死亡的,继承人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放弃继承的,不再享有继承权。”
抛弃父母,还能继承遗产吗?法律规定的继承原则你了解吗? 图2
《民法典》千零五两条中也明确规定:“本编所称抛弃,是指放弃或者放弃继承权。”抛弃父母的人放弃继承权后,其继承权不再享有。
在我国,抛弃父母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其继承权应受到法律的否定。在现实生活中,抛弃父母的人有权利继承遗产,但其继承权受到限制。在继承遗产时,抛弃父母的人应本着公平原则,适当分割遗产。对于抛弃父母的人,法律适用及解释方面,以我国《民法典》为准则。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