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解读:遗产被继承范围及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是规定公民因死亡而发生的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根据《继承法》,公民的遗产在其死亡时应当依法由继承人继承。遗产的范围和继承的限制有哪些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遗产的范围
1. 公民死亡时,其遗产包括以下财产:
(1)公民个人财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房地产以及其他动产和权利。
(2)公民的和社会公益性质的财产,如公益彩票中奖、公益捐赠等。
(3)公民的法定继承人享有的其他财产。
2. 遗产的范围受到以下限制:
(1)公民的遗产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国家、集体的财产。
《继承法》解读:遗产被继承范围及限制 图1
(2)遗产应当是公民合法所有的财产,不得是不动产或者限制继承的财产。
(3)遗产应当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不得是共有财产。
遗产继承的限制
1. 继承人的范围
(1)配偶、子女、父母为顺序继承人。
(2)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3)丧偶的配偶、子女可以不分顺序继承遗产。
2. 继承份额
(1)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根据各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和份额大小来确定。
(2)继承人可以协商处理继承份额。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3)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继子女可以不受继承份额的限制继承遗产。
3. 继承限制
(1)公民可以立遗嘱,规定遗产的继承方式和份额。遗嘱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2)公民可以对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继承人指定继承。指定继承的,可以不丧失继承权。
(3)有特殊情形的,如遗产有法定继承人但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因特殊原因无法继承的,可以由遗嘱继承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规定了遗产的范围及继承的限制。遗产的范围包括公民死亡时其所有的财产,但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财产。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继承份额根据继承顺序和份额大小来确定。《继承法》还规定了继承限制,如公民可以立遗嘱规定遗产的继承方式和份额,可以对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继承人指定继承,特殊情形下可以由遗嘱继承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继承人继承。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