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继承|被继承人意思表示的法律实践与发展

作者:陌路☆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交媒体账号、在线支付工具到网络虚拟财产,用户的数字资产种类日益丰富。与此"数字遗产"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广泛讨论。在实践中,如何确定"被继承人意思表示",即用户生前对于其数字遗产的处分意愿,成为解决数字资产继承问题的关键。从法律实践的角度出发,围绕"数字资产继承人和被继承人意思表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数字资产继承人的权利义务

1. 数字资产的内涵与范围

数字资产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主要包括:

数字资产继承|被继承人意思表示的法律实践与发展 图1

数字资产继承|被继承人意思表示的法律实践与发展 图1

各类网络账号(如社交账号)

虚拟货币(含游戏币、比特币等加密货币)

在线支付工具(支付宝、钱包等)

网络内容资产(博客文章、视频作品、摄影作品等)

2. 数字资产继承人的法律地位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数字资产继承人是指经合法程序指定的,有权继承用户数字遗产的主体。实践中,用户可以通过提供的功能模块(如华为账号中的"数字资产继承人"设置)指定信任的亲友作为自己的数字遗产继承人。

3. 数字资产继承人的权利行使

信息访问权:继承人有权接触和使用被继承人的数字账户及相关内容;

数据控制权:按照被继承人生前设定,管理和支配相关数据;

继承转让权:在符合规则的情况下,可以依法转让或处分部分数字遗产。

被继承人意思表示的实现路径

1. 遗嘱形式

用户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明确其对数字遗产的处理意向。在中国,《民法典》第139条规定了遗嘱的有效要件和形式要求,为数字遗产的处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设置协议

目前已有部分网络(如华为)提供专门的数字资产继承功能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登录"账号安全"界面,选择性地将包括云图库、备忘录等在内的数字资产转移至指定继承人。

3. 第三方存证服务

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意思表示的在线公证,确保被继承人的意愿具有法律效力。

当前法律适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1. 法律制度不完善

数字遗产的具体范围和价值评估缺乏明确规定;

缺乏专门针对数字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

2. 责任不明晰

不同对数字遗产继承的支持程度差异较大;

数字资产继承|被继承人意思表示的法律实践与发展 图2

数字资产继承|被继承人意思表示的法律实践与发展 图2

平台在用户数据处理中的义务边界尚未明确;

未来发展趋势与实践建议

1. 完善法律制度建设

出台专门规范数字遗产继承的法律法规;

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属性和继承规则;

2. 推动技术创新应用

加强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遗产管理中的应用;

开发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平台;

3. 增强公众意识培养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数字遗产的认识;

提供格式化遗嘱模板,降低操作门槛;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妥善解决"数字资产继承|被继承人意思表示"这一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利的有效保障,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期待通过制度创技术进步,在实践中构建起完善的数字遗产传承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 相关网络平台使用协议及规则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婚姻家庭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