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与遗赠继承:了解这两种继承方式的异同点
法定继承与遗赠继承:两种继承方式的异同点
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又称法定遗产继承,是指按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份额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方式。根据该法第五条的规定:“继承人按照下列顺序继承: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可知,在我国,法定继承人分为顺序和第二顺序,配偶和子女为顺序继承人,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根据该法第七条的规定:“丧葬费、生活费和必要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等,属于被继承人的财产,应当纳入遗产。”可知,法定继承人还有丧葬费、生活费和必要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等财产的继承权。
遗赠继承
遗赠继承,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或其他方式将财产赠与指定继承人,由该继承人依法继承被赠财产的一种继承方式。遗赠继承与法定继承相比,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因此被广泛采用。但由于其涉及到遗嘱的设立和赠与财产的交付等问题,故其操作过程也较为复杂。
法定继承与遗赠继承的相同点
法定继承与遗赠继承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继承人的确定和遗产的处理上。无论是法定继承还是遗赠继承,继承人都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顺序继承,且继承份额按照继承人的顺序和份额分配。对于遗产的处理,法定继承和都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遗产处理,如继承人有义务将遗产用于公益事业或支付必要费用等。
法定继承与遗赠继承的异同点
1. 继承人的确定:法定继承人是由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确定的,而是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或其他方式指定的继承人。法定继承人通常为被继承人的亲属,而则通常为被继承人的朋友、同事等非亲属。
2. 继承份额:法定继承的继承份额通常按照继承人的顺序和份额分配,而遗赠继承的继承份额则根据被赠财产的性质和遗赠人的意愿确定。
3. 遗产处理:法定继承人有义务对遗产进行继承处理,而有义务将遗赠财产交付给指定的继承人。
4. 遗嘱的设立:法定继承 requires继承人有遗嘱,遗赠继承 requires被赠人通过遗嘱或其他方式将财产赠与指定继承人。
法定继承和遗赠继承都是我国继承法律中规定的两种主要的继承方式。它们在继承人的确定、继承份额、遗产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要求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继承。在实际操作中,继承人应根据被继承人的意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继承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继承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