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立协议:保障双方权益的有效手段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结婚前与另一方签订协议,以保障双方的权益。这种做法在法律上被称之为“婚前协议”。婚前协议作为一种合同,旨在明确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关于财产、子女抚养等方面的事宜,从而避免因缺乏约定而导致纠纷。从婚前协议的效力、内容、签订及履行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婚前协议的效力
婚前协议作为双方意思自治的产物,经合法签订,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其他有关财产事项。夫妻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婚前协议的签订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婚前协议的内容可以涉及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子女抚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安排。只要协议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注意的是,婚前协议不具有排除或限制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财产的共有权利。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双方约定外,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前协议的内容
婚前协议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并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婚前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
2. 子女抚养问题;
3. 家庭生活方面的安排;
4. 财产的继承、处理等事项。
结婚前立协议:保障双方权益的有效手段 图1
婚前协议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有欺诈、胁迫等违法行为。协议的内容可以通过双方协商确定,也可以请教律师或法律工作者。
婚前协议的签订
1. 签订时间:婚前协议的签订时间应当是在双方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且在结婚前签订。
2. 签订方式:婚前协议的签订可以采用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确保协议内容真实、合法。
3. 协议形式:婚前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签字或盖章。如果协议内容涉及财产问题,应当由双方签字或者盖章,并附加身份证号码。
婚前协议的履行
1. 协议的履行:双方在签订婚前协议后,应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协议的变更: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对婚前协议内容进行变更。变更协议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双方签字或盖章。
3. 协议的解除:如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婚前协议。解除协议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经双方签字或盖章。
婚前协议作为保障双方权益的有效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签订婚前协议有利于双方在婚前就财产、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避免因缺乏约定而导致纠纷。为确保婚前协议的效力,双方应当在签订时遵循法律规定,确保协议内容的真实、合法。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也应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婚前协议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