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法什么时候通过?》

作者:别说后来 |

《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及其意义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亦日益凸显,对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权益,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2016年3月13日,十二届法律监督权行使小组召开会议,书面报告了关于《反家庭暴力法》案的修改情况。同年6月28日,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作关于《反家庭暴力法》案修改情况的说明。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反家庭暴力法》于2017年1月17日,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制定的法律。

《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历程

自家庭暴力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打击和预防家庭暴力行为。《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视,也为保护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1.2011年,法律监督权行使小组开始着手研究反家庭暴力立法问题。

《反家庭暴力法什么时候通过?》 图1

《反家庭暴力法什么时候通过?》 图1

2.2012年12月,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反家庭暴力法(案)》并进行了一审。

3.2013年4月,十二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作关于《反家庭暴力法(案)》修改情况的说明。

4.2014年8月,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5.2015年6月,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对案进行了一次修改。

6.2016年3月,十二届法律监督权行使小组召开会议,书面报告了关于《反家庭暴力法》案的修改情况。

7.2016年6月,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作关于《反家庭暴力法》案修改情况的说明。

8.2016年11月,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案进行了一次审议,并对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9.2017年1月17日,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家庭暴力法》。

《反家庭暴力法》的主要内容

《反家庭暴力法》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则、家庭暴力行为、家庭暴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法律责任和监督。

1.总则:明确了《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法律原则等基本内容。

2.家庭暴力行为:详细列举了家庭暴力行为的类型,包括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3.家庭暴力预防和制止:规定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责任主体,包括家庭、政府、社会组织等,并明确了预防和制止的具体措施。

4.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了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时效。

5.法律责任和监督:明确了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并规定了家庭暴力行为的监督方式和程序。

《反家庭暴力法》的意义和作用

《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权益:家庭暴力对妇女和儿童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和实施,有利于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权益,维护家庭和谐。

2.规范家庭暴力行为的治理:家庭暴力行为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和实施,有利于规范家庭暴力行为的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3.强化家庭暴力的法律制约:家庭暴力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和实施,有利于强化家庭暴力的法律制约,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4.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和实施,提高了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增强了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防范意识。

《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及其意义,对于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基本权益,规范家庭暴力行为的治理,强化家庭暴力的法律制约以及提高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婚姻家庭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