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新司法解释下量刑标准与实务适用

作者:夏树繁花 |

1.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的概述

2.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构成及其修改背景

3. 刑法九修正案对危险驾驶罪的具体规定

4. 司法实践中危险驾驶罪的适用与争议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新司法解释下量刑标准与实务适用 图1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新司法解释下量刑标准与实务适用 图1

5. 与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的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九修正案”)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对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危险驾驶罪作为新增罪名,在社会治安管理和司法实践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刑法九修正案中关于危险驾驶罪的规定出发,结合法律实务中的典型案例,详细阐述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以及司法适用中的热点问题。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机动车道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这一罪名的设立旨在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刑法九修正案通过新增第13条之一,明确了危险驾驶罪的具体构成,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措施。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构成及其修改背景

危险驾驶罪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1. 主体: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 客观行为:

- 醉酒驾驶机动车;

- 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通常称为“飙车”)。

3. 主观故意:对于醉驾而言,行为人对醉酒状态下的危险性具有明知且放任的心理态度;对于追逐竞驶,则要求明知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仍然实施。

刑法九修正案的出台背景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密切相关。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间,全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年均超过6万人,其中酒驾、醉驾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危险驾驶罪的确立,弥补了此前法律体系中对危险驾驶行为规制的不足。

刑法九修正案对危险驾驶罪的具体规定

刑法九修正案新增第13条之一,明确规定: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根据情节轻重决定是否并处罚金。”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随后出台了《关于办理危险驾驶罪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危险驾驶罪的认定标准:

1. 血液酒精含量: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毫升以上即构成醉驾,属于危险驾驶罪。

2. 情节恶劣的认定:追逐竞驶行为是否属于“情节恶劣”,需结合行为方式、造成的后果以及社会危害性综合判断。

3. 从重处罚情节:如饮酒后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醉驾,或者曾因酒驾被处罚仍再次醉驾的,均应从重处罚。

危险驾驶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类型吗?根据法律规定,危险驾驶罪是公诉案件,无需被害人主动提起诉讼。机关可以直接立案侦查。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新司法解释下量刑标准与实务适用 图2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新司法解释下量刑标准与实务适用 图2

司法实践中危险驾驶罪的适用与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危险驾驶罪的适用涉及多个热点问题:

1. 醉驾情节轻微是否可以免除刑事处罚

根据《司法解释》,对于醉驾行为,原则上应当判处拘役。但若行为人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考虑免予刑事处罚或适用缓刑。醉驾后未发生事故且血液酒精含量接近80毫克/10毫升的案件,法院可能会从轻处理。

2. 追逐竞驶行为的界定

在实践中,如何判断“追逐竞驶”的情节是否恶劣是难点之一。法院通常会结合驾驶速度、行驶路段、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认定。在城市主干道上高速飙车并迫使其他车辆避让的行为,通常会被认定为情节恶劣。

3. 醉驾与交通肇事的罪名竞合

如果行为人在醉酒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并构成交通肇事罪,通常应以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事故后果特别严重(如死亡二人以上),则可能仅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4. 单位车辆的醉驾问题

对于单位员工使用单位车辆进行醉驾的行为,司法实践中通常将责任追溯至个人,而非单位。但如果该行为是为了单位利益或经单位默许,则可能需要追究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刑法九修正案危险驾驶罪的确立,是我国刑事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通过严格的法律手段规范了驾驶员的行为,还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司法实践中仍需进一步明确一些模糊地带,醉驾情节认定的具体标准以及如何平衡罚金刑的适用范围。

随着社会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危险驾驶罪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望更加完善。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危险驾驶的危害性与法律后果,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治素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婚姻家庭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