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赡养老人起诉状怎么写?法律实务操作指南

作者:野稚 |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赡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许多老人不得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结合实务经验,详细讲解如何撰写“不赡养老人起诉状”,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是指当成年子女或其他负有赡养义务的人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老年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文书。根据《民法典》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在有需要时可以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赡养义务是成年子女对父母的法定义务,不得推卸。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的基本结构

1.

“起诉状”三个字即可,但为了突出主题,建议加上“申请人 XXX 不赡养老人案”等字样。“关于申请人张老太不赡养老人案的起诉状”。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怎么写?法律实务操作指南 图1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怎么写?法律实务操作指南 图1

2. 当事人信息:

这部分需要详细列明:

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

被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

其他相关家庭成员的信息(如有必要的)。

3. 案由:

简要说明提起诉讼的原因,“被告李四作为原告张老太的亲生儿子,未履行赡养义务,导致原告生活困难。”案由部分要简洁明了,但又必须包含足够的信息让法官了解案件基本情况。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的核心内容

1. 赡养关系的确立:

需要明确申请人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对于成年子女,需说明其为法定赡养义务人;

而其他可能承担赡养义务的人(如孙子女等),也需在起诉状中明确。

2. 没有履行赡养义务的事实:

这部分要详细列举被告未履行赡养义务的具体表现:

未支付必要的赡养费用;

对申请人生活不闻不问;

不探望或不照顾生病的申请人等。

3. 法律依据:

明确引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六十七条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关于赡养人的具体义务规定。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的撰写技巧

1. 确保事实清楚:

无论是对被告的赡养义务,还是申请人目前的生活状况,都需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原告年事已高,丧失劳动能力,长期独自生活,现有医疗费、生活费无着落。”

2. 文书规范:

使用标准法律文书格式,包括:

当事人信息部分应单独列明;

案由需言简意赅;

主文部分应详细列出诉讼请求。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的范例

起诉状

原告:张老太,女,汉族,1950年3月28日生,身份证号码:1306241950328XXXX,住址:XX小区X号楼X单元XXX室。

被告:李四,男,汉族,1975年4月15日生,身份证号码:13062419750415XXXX,住址:XX村X街XXX号。

案由:

被告系原告的儿子。原告现已年满七十岁,丧失劳动能力且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被告作为法定赡养义务人,从未履行赡养义务。

诉讼请求:

1. 判令被告每月支付赡养费人民币捌佰元整;

2. 判令被告承担原告以后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凭发票);

3. 判令被告每月至少探望原告一次。

事实与理由: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怎么写?法律实务操作指南 图2

不赡养老人起诉状怎么写?法律实务操作指南 图2

.....

法院处理流程

1. 立案审查:

接到起诉状后,法院会进行形式审查,核对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2. 送达程序:

法院将诉讼材料送达被告,通知双方当事人领取开庭传票。

3. 开庭审理:

在法官主持下进行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及辩论。

4. 判决与执行:

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作出判决。若败诉方不主动履行生效判决,申请人可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援助的重要性

很多老年人因为经济困难或对法律程序不熟悉,难以独立完成起诉状的撰写和诉讼工作。这时候就凸显了法律援助的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机构获得免费律师帮助;

也可以寻求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

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会简化审批流程。

司法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 确保赡养费数额合理:

法院在判决赡养费时,通常会综合考虑被赡养人的实际需要以及赡养人的经济能力。切勿漫天要价或过低要求。

2. 保留相关证据:

包括但不限于医疗票据、生活支出凭证等,以备法院审查所需。

3. 考虑调解的可能性:

在正式提起诉讼前,建议先尝试与子女进行沟通和协商,必要时可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即使最终不得不 litigation,调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赡养义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当这一义务被漠视时,老年人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写好不赡养老人起诉状只是步,更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法律支持,确保最终能够实现合法权益的最。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如需更专业的法律帮助,请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指导和协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婚姻家庭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