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中被一方转让:如何保障双方权益?
夫妻财产是被一方转让:如何保障双方权益?
夫妻财产是基于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财产应当归夫妻双方共同所有,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在生活中,夫妻财产被一方转让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保障双方权益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夫妻财产转让的法律规定
夫妻财产中被一方转让:如何保障双方权益? 图1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可以共同处理共同财产,夫或妻一方不得单独处理。”夫或妻一方不得单独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意味着夫妻共同财产的转让必须经另一方同意。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共同财产的,另一方有权请求分割。”此规定为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共同财产的救济手段,另一方在发现此类行为后,有权要求分割共同财产。
夫妻财产转让的实际操作
尽管法律对夫妻财产转让有一定的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夫妻财产的转让仍然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为了保障双方权益,夫妻双方在财产转让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转让协议的签订
夫妻财产的转让,应当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应当明确转让财产的具体情况、转让价格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协议应当由夫妻双方签字或者盖章。
2. 转让价格的确定
转让价格应当根据市场价值、财产状况以及双方协商等因素来确定。为了保障双方权益,建议在转让价格上专业律师的意见。
3. 转让手续的办理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转让应当经另一方同意。在办理转让手续时,夫妻双方应当共同参与,共同办理。
4. 特效时间的把握
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共同财产的,另一方有权请求分割。在夫妻一方擅自处理共同财产的情况下,另一方应当在发现行为后的特效时间内请求分割共同财产,以保障自身权益。
夫妻财产转让的权益保障
1. 共同财产的平等权益
尽管夫或妻一方可以转让共同财产,但转让行为不得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在转让共同财产时,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参与,共同享有平等权益。
2. 法律与法律救济
在夫妻财产转让过程中,夫妻双方应当注意专业律师的意见,确保转让行为合法有效。如遇到夫妻财产转让纠纷,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救济。
夫妻财产是被一方转让的情况下,夫妻双方应当充分了解法律规定,注意保护自身权益。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确定转让价格、办理转让手续等,确保夫妻财产转让合法有效。如遇到纠纷,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以保障双方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