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时代:涉外婚姻是否受到平等保护?》
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以“典”为单位编定的民法法典,民法典对于涉外婚姻的规定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质疑,在民法典时代,涉外婚姻是否能够受到平等保护?从民法典的规定入手,分析涉外婚姻在我国是否受到平等保护,以及如何保障涉外婚姻者的权益。
民法典对涉外婚姻的规定
民法典第四百二十四条规定:“婚姻家庭受法律保护。结婚条件、离婚、收养、监护等,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从该条的规定来看,民法典对涉外婚姻并未明确规定,仅原则性地指出“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这为涉外婚姻的平等保护留下了法律空间。
在民法典物权编中,关于婚姻家庭财产的规定有一定的特殊性。民法典第七百五十六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一)工资、奖金、劳动报酬;(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夫妻约定为共同财产的其他财产。”从该条在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划分原则会依据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种类及性质来判断,这可能对涉外婚姻中的夫妻共同财产产生影响。
在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中,关于婚姻家庭侵权的规定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民法典千零七十七条规定:“婚姻家庭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该条规定的侵权行为包括家庭暴力和虐待等,但并未明确涉外婚姻是否受到特殊保护。
涉外婚姻在我国的平等保护问题
虽然民法典对涉外婚姻的规定较为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涉外婚姻在我国的平等保护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民法典时代:涉外婚姻是否受到平等保护?》 图1
1. 涉外婚姻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我国,涉外婚姻的法律地位一直存在争议。虽然我国法律承认涉外婚姻的合法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涉外婚姻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和不平等对待。在离婚时,涉外婚姻中的夫妻共同财产划分原则可能与国内婚姻存在差异,导致涉外婚姻者在财产分割上受到不公平待遇。
2. 涉外婚姻者的权益保障不足。相较于国内婚姻,涉外婚姻者在我国法律体系下,权益保障存在不足。在涉外婚姻中,涉外婚姻者的家庭暴力问题可能受到忽视,导致其权益受到侵害。
保障涉外婚姻平等保护的建议
为保障涉外婚姻在我国受到平等保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完善涉外婚姻法律地位。建议对民法典中涉外婚姻的相关规定进行明确和细化,确保涉外婚姻者在法律上享有与国内婚姻者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强化涉外婚姻者的权益保障。建议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涉外婚姻者的权益保障措施,如涉及家庭暴力问题时,应将涉外婚姻者纳入保护范围,确保其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3. 提高涉外婚姻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议加强涉外婚姻法律服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涉外婚姻的认知和法律意识,从而为涉外婚姻者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在民法典时代,涉外婚姻在我国是否受到平等保护?答案是肯定的。但要想真正实现涉外婚姻者的平等保护,还需要从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权益保障和提高法律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以确保涉外婚姻者在法律上得到平等对待。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