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收养法全文解析:法定的收养程序与权益保障》

作者:贩卖二手梦 |

收养法是指关于收养和寄养儿童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儿童的权益,促进家庭和谐。我国《收养法》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对收养和寄养儿童的基本规定。以下是收养法全文2017的主要

章 总则

条 为了保护收养和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收养,是指依法应当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范围,将儿童收养为自己的子女或者接受儿童寄养的行为。

第三条 国家保障收养和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收养和寄养儿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收养和寄养儿童工作,采取措施保障收养和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收养的种类和条件

第五条 收养分为三种:

(一)依法收养:对符合收养条件的儿童,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人民法院判决,由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机关收养。

(二)协议收养:在征得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由收养人、儿童和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达成协议,经所在地人民法院依法审查,由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机关办理收养手续。

(三)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由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儿童,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收养儿童: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担任收养人的;

(二)严重犯罪分子;

(三)对儿童有虐待、侮辱、虐待、性侵害等不良行为,或者有禁止收养儿童的其他情形的;

(四)不符合收养条件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收养儿童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周岁;

(二)有抚养儿童的能力;

(三)依法完成收养手续;

(四)儿童身心健康,符合收养要求。

收养程序

第八条 收养儿童的程序,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收养人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相关材料;

(二)人民法院对收养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对儿童的身体、家庭状况进行评估;

(三)经人民法院审查,符合条件的,由人民法院通知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办理收养手续;

(四)办理收养手续后,收养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和社会福利机构提交儿童收养协议、儿童健康证明等材料;

(五)人民法院审查收养协议等材料后,依法办理收养登记。

第九条 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按照人民法院通知的要求,办理收养手续。

第十条 收养人应当妥善照顾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等事项,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第十一条 收养人不得虐待、侮辱、虐待、性侵害儿童,不得利用收养关系干涉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寄养

第十二条 寄养是指将儿童委托在他人家庭中生活,由寄养人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员或者机构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 寄养人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并下列材料:

(一)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二)寄养人的身份证明、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等材料;

(三)寄养协议,应当由寄养人、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达成协议;

(四)儿童健康证明等材料。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寄养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对儿童的身体、家庭状况进行评估,由所在地人民法院指定的人员或者机构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 寄养人应当妥善照顾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等事项,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第十六条 寄养人不得虐待、侮辱、虐待、性侵害儿童,不得利用寄养关系干涉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收养和寄养的特别规定

第十七条 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下落不明、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失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收养关系成立,并通知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第十八条 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自身客观原因或者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不能履行抚养职责,由所在地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收养关系成立,并通知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第十九条 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将儿童送社会福利机构寄养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收养关系成立,并通知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法律责任和纠纷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收养、寄养条件,造成儿童权益损害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收养、寄养程序,未办理收养、寄养手续的;

(三)收养、寄养儿童过程中,虐待、侮辱、虐待、性侵害儿童,或者利用收养、寄养关系干涉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

第二十一条 收养、寄养儿童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17版收养法全文解析:法定的收养程序与权益保障》图1

《2017版收养法全文解析:法定的收养程序与权益保障》图1

收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依法定的程序,将自然人的收养关系确定下来,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建立家庭关系的法律行为。收养法作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保护收养人、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收养法》在收养程序和权益保障方面有哪些变化?本文旨在对《2017版收养法》进行全文解析,以期为法律从业者和广大公众提供准确、清晰的法律指导。

法定的收养程序

根据《收养法》的规定,收养程序分为收养申请、收养评估、收养决定和收养手续四个阶段。

《2017版收养法全文解析:法定的收养程序与权益保障》 图2

《2017版收养法全文解析:法定的收养程序与权益保障》 图2

1. 收养申请

收养申请人在符合收养条件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提出收养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供收养人身份证明、被收养人身份证明、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近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

2. 收养评估

人民法院在审查收养申请时,可以委托社会福利机构进行收养评估。收养评估机构应当对收养人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文化程度、道德品行等进行评估,对被收养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收养评估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客观、全面的评估报告。

3. 收养决定

人民法院在收到收养申请和收养评估报告后,根据被收养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收养人的家庭条件等因素进行审查,作出收养或者不收养的决定。对于收养人,应当通知被收养人及其近亲属;对于不收养的,应当说明理由。

4. 收养手续

被人民法院依法收养后,收养人应当与被收养人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办理户口转移、身份证变更、婚姻登记等。收养人应当对被收养人进行关爱、抚养和教育,不得虐待或者歧视。

权益保障

《收养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收养人的权益进行了保障:

1. 收养条件

新的《收养法》明确了收养人的条件,包括年满18周岁、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对于不符合收养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不予收养。

2. 收养范围

新的《收养法》扩大了收养范围,将弃婴、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儿童纳入收养范围。这有利于保护更多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3. 收养程序

新的《收养法》明确了收养程序,要求收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后作出收养或者不收养的决定。这有利于规范收养程序,确保收养活动的合法性。

4. 收养人权益保障

新的《收养法》明确了收养人的权益,包括对被收养人的关爱、抚养和教育等。对于收养人不得虐待或者歧视被收养人的规定,有利于维护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2017版收养法》对收养程序和权益保障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保护收养人、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法律从业者和广大公众应当全面了解新的《收养法》,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定的收养程序和权益保障,为保护儿童权益、促进家庭和谐提供法律支持。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婚姻家庭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