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收养法全文:了解我国法律对于收养的规定》
99年收养法全文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关于收养的条款,于1999年颁布实施。该法分为五个部分,共計四的一条:总则、收养的种类和条件、收养程序、收养的期限和收养的解除、收养的特别规定。
总则
条 为了规范收养行为,保护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收养,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将无家可归的儿童或者流浪动物收养为自己的行为。
第四条 国家鼓励、支持和帮助家庭寄养弃婴、孤儿,发展收养事业。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收养儿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安排。
第六条 国家加强收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收养工作的认识和关注。
第七条 本办法由内脏部负责解释。
收养的种类和条件
第八条 收养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国公民的资格;
(二)年满30周岁,无子女,有收养能力;
(三)有稳定的生活经济来源和住所。
第九条 收养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市民政局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等证明文件;
(二)稳定的生活经济来源和住所的证明;
(三)身体健康的证明。
第十条 收养人应当将儿童或者流浪动物接入所在地的社会福利机构或者家庭寄养。
收养程序
第十一条 申请收养的收养人应当填写收养申请表,并向所在地的市民政局提交。
第十二条 市民政局收到收养申请表后,应当进行审查,并作出批准或者拒绝的决定。
第十三条 收养人应当自接到批准通知之日起30日内,将儿童或者流浪动物接入所在地的社会福利机构或者家庭寄养。
收养的期限和收养的解除
第十四条 收养期限自儿童或者流浪动物被收养之日起计算。
第十五条 收养人应当对被收养的儿童或者流浪动物承担责任,不得虐待、歧视、遗弃、侵害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收养人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一)因特殊原因,收养人无法继续收养的;
(二)收养人由于无法继续履行收养义务,请求解除收养关系的;
(三)被收养的儿童或者流浪动物出现严重问题,收养人无法继续承担收养责任的。
解除收养关系应当经所在地的市民政局批准。
收养的特别规定
第十七条 对孤残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弃婴的收养,国家鼓励、支持和帮助。
第十八条 对收养的儿童,国家和社会应当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 收养关系依法解除后,被收养的儿童应当返回社会福利机构或者家庭寄养,收养人应当妥善照顾。
《99年收养法全文:了解我国法律对于收养的规定》图1
收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或者流浪动物实行收养,使其成为合法家庭成员的过程。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收养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收养法》于1999年颁布实施,旨在规范收养行为,保护收养人的权益,维护被收养人的利益,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收养的基本条件
根据《收养法》的规定,实施收养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 收养人应当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收养人应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能够保障被收养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收养人应当身体健康,具备履行收养职责的能力。
4. 收养人应当无子女,或者现有子女已经成年且经济条件稳定。
5. 被收养人应当符合法定收养年龄,即14周岁以上,但最高不超过18周岁。
6. 被收养人应当符合法定收养条件,即无生活来源、生活困难、流浪、孤独、有疾病、残疾等。
收养程序
收养程序是保障收养合法性的重要环节。根据《收养法》的规定,收养程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申请:符合条件的收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机关提出收养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身份证、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等。
《99年收养法全文:了解我国法律对于收养的规定》 图2
2. 审查:人民法院或者机关收到收养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条件的收养人,应当予以批准;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收养人,应当不予批准,并说明理由。
3. 公告:人民法院或者机关批准收养后,应当公告收养信息,通知被收养人及其亲属。被收养人及其亲属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机关提出异议。
4. 办理领养手续:被收养人及其亲属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如果提出异议,人民法院或者机关可以根据被收养人的意愿,决定是否同意办理领养手续。如果被收养人及其亲属同意,收养人应当与被收养人及其亲属办理领养手续,办理领养手续应当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身份证、领养协议等。
收养人的权益保障
《收养法》规定了收养人对被收养人的权益保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收养人应当依法履行收养职责,为被收养人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
2. 收养人应当关心被收养人的身心健康,尊重被收养人的意愿,不得虐待、歧视、侮辱被收养人。
3. 收养人应当为被收养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被收养人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培养被收养人的独立生活能力。
4. 收养人应当对被收养人的个人信息保密,不得泄露被收养人的隐私。
5. 收养人应当对被收养人的财产权益进行保护,不得侵犯被收养人的财产权益。
被收养人的权益保障
《收养法》规定了被收养人的权益保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被收养人享有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家庭平等的地位。
2. 被收养人享有自由、尊重、平等的人格权利,不受虐待、歧视、侮辱等。
3. 被收养人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被收养人的文化素质。
4. 被收养人应当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
5. 被收养人享有财产权益,对收养人的财产权益进行保护。
收养与送养的关系
收养与送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或者流浪动物实行收养,使其成为合法家庭成员的过程。送养则是指将已收养的未成年人或者流浪动物归还给其亲属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过程。
收养与送养是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收养是送养的前提,送养是收养的补充。在收养过程中,如果被收养人不能适应收养家庭的生活,可以将其送养给其亲属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在送养过程中,被送养人可以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